致拼命的中国人:你拼的不是未来,而是你的命

白鸽保险 5年前 互联网保险健康保险 4833 www.baigebao.com

活着

来源:摄图网

写在前面

2018年,我们给自己打上“鸡血”,喝下“心灵鸡汤”。可这一年诸多悲剧事件,却再给我们添上无形的压力。

请你知道: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!

一、前些天看到一个帖子,挺难受的。36岁的华为工程师,在肯尼亚过劳死。

事发时,他刚跟客户开完会,回家路上突然身体不适,头痛呕吐,随后失去了意识。 送到最近的医院,医生抢救了十二个小时,仍于事无补。

优秀的工程师撒手人寰,留下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,还有年迈需要赡养的老母亲。

来源:天涯论坛

从2017年1月起,齐智勇已连续22个月在肯尼亚驻守,没回国休过一次假,出事前两天还在通宵工作,一周前,他还跟妻子说自己有点顶不住了。

来源:天涯论坛

禁不住想,如果齐智勇重视自己的高血压,向上级力争少加班;如果他感觉到身体严重透支时,及时放下工作去休息;如果他意识到力不从心时,早点申请转岗……是否会是另一种结局?

你也许会说:这样不现实,毕竟人生不易,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人都是在生存的边缘徘徊。在生活的残酷现实面前,除了绞尽脑汁的玩命的工作,似乎没有更多好办法。

你要得到一些,就得竭尽全力。然而保命,却永远是拼命的前提。

二、这些年,我们好像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:

硕士医院值班十几小时猝死,曾多次吐槽超负荷加班;

25岁小伙凌晨猝死可怜了三个孩子,最小的才1个月;

45岁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;

37岁的银华基金投资经理张林昌因病医治无效离世;

网信证券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锦旗在公司加班期间猝然离世;

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总监、董事总经理杨晔周末在家中猝然离世;

痛心!急诊医生一晚接诊40人后猝死留下两个孩子小的才5个月;

年仅25岁大疆员工!清晨男硕士猝死家中;

基金经理猝死:长信基金地产研究员去世年仅37岁;

这样的不幸不胜枚举。

来源:摄图网

猝死,在如今的社会早就已经不是小概率事件。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许多高薪人士的“标配”,成了无数年轻人心头的刺。

看完是不是有种打鸡血的感觉?

网上有个段子说,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命的人,最后怎么样了?

答:比我先死了。

初听之下只觉得好笑,细想却再也笑不起来。

大公司,高薪职员,企业高管,通常名校毕业,年薪动辄数十万百万甚至千万,可是然后呢?在没有倒下之前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蛋,忍忍就过去了。 大家都觉得自己还能坚持一下,一想到账户里的存款,就又多熬了几个大夜。 可这一切在倒下以后,都变得毫无意义。

三、2018年末有个短片触动了无数人:

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?

 

来源:腾讯视频

看完是不是有种打鸡血的感觉?

可细细品味,个中情节却让人感到不适。

程序员凌晨四点关灯,早餐店凌晨四点开灯。

白领24小时开机。医生根本无暇看手机。

辛苦时你喜欢说没事儿,面对家人又因为工作必须说“有事儿先挂了”。

生活往往身不由己。

这个时代的年轻人,似乎人人如此。

其实劳逸结合道理都大家懂,但实际行动起来却矛盾重重。

精英累到猝死,蓝领累到猝死,普通人依然累到猝死。

与其赞扬中国人到底有多拼,不如问问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不要命。

当生命的红灯亮起,假如有机会重新选择,我们就将明白人生最本质、最珍贵的到底是什么。

是房子车子,更好的物质条件,还是一家人齐齐整整,彼此陪伴?

四、过劳死,源自日语"过労死"。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。它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,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。

这个来源于日本的词汇,却在中国“发扬光大”。

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IT行业“过劳死”的平均年龄仅为37.9岁!

网络上有一份加班行业排行榜,基本都是年轻人喜欢去的行业。

来源:滴滴出行大数据

想起曾听过一句非常扎心的话,“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,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,并不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。”而这恰恰是不少年轻人现在的生存现状。

在节目《奇葩说》中,邱晨曾大谈自己患癌经历。她被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加淋巴结转移,此前一直活得有点丧的邱晨,在“死亡”的逼迫下,竟变得主动积极起来。

她说,这次患癌,让她明白了:“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。”

叔本华也曾说过: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。

我知道想要闲散惬意得去生活并不现实,可我希望每一个在通往未来路上奔跑的你,能稍微停一下问问自己,此刻你所追求的,是否值得你抛弃健康,无所畏惧。

愿你始终明白,这世界比挣钱更重要的,是活着。

本文仅代表白鸽说保险观点

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、天涯论坛等